-
大模型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并将其作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的核心举措之一。此举体现了我国对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布局,大模型成为带动千行百业生产力提升的新工具,更有望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
2025-03-13
-
多地出台行动计划支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加快实现具身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人工智能发展新赛道。
2025-03-13
-
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催化孕育未来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025-03-13
-
引导养老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以下简称《国际标准》),旨在为全球各类养老机器人提供更加贴合老年群体生理和行为特点的技术指引。这一标准规范的率先发布,既是国内智慧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态势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我国在机器人领域技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综合呈现。
2025-03-12
-
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为哪般
近年来,低空经济成为全球发达经济体角逐的重要方向。虽然世界范围内低空经济还处于培育初期阶段,但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经重点围绕场景开发应用、交通管理能力、运行技术验证、系统标准体系等方面积极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发展低空经济。
2025-03-12
-
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企业积极探索商业化路径
作为具身智能最典型的应用载体,人形机器人无论在产业界,还是在资本市场,都是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深入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进行采访,切身感受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5-03-12
-
会场内外热议低空经济
“飞机怎么飞?”“能飞多高?”“哪些区域可以飞?”……在3月9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科学技术界小组讨论中,当谈到低空经济发展话题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成委员抛出了一系列疑问,引发了在场其他委员的热烈讨论。
2025-03-11
-
两会看“新”|具身智能,前景几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具身智能备受瞩目,它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重点方向。
2025-03-11
-
全球逐鹿人工智能 中国如何抢抓发展机遇
如何看待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国如何抓住人工智能这个“牛鼻子”,探索出独有的发展路径?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多位政协委员。
2025-03-11
-
两会“靓”音 | DeepSeek火了,他们这样谈“人工智能+”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话题十分火热。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部门负责人和媒体记者,DeepSeek一直是话题热词,大家热议“人工智能+”为工作、生活、学习带来的改变,探讨随之而来的安全、社会治理、道德伦理等新课题。
2025-03-11
-
发展低空经济要因地制宜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展低空经济要因时因地制宜,防止“现在一哄而上,将来一哄而下”的现象发生。
2025-03-10
-
DeepSeek “通情达理”这样炼成
AI的进化速度正超乎大家的想象。如今的DeepSeek,不仅为你答疑解惑,甚至还能通情达理,与人心意相通,在某些方面可以胜任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作为一个异军突起的AI,DeepSeek的“才华”惊艳了众人,它有何独特之处,不妨从其成长的底层逻辑梳理。
2025-03-10
-
两会看“新”|量子计算,未来已来
2025年全国两会上,其中,来自科技领域的声音格外引人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带着对量子计算技术发展的深刻思考,步入两会会场。
2025-03-10
-
蹚出“中国式”人工智能发展之路
“8年前,我国和美国的差距还相对比较大,但是今天已互有高下,能和人家掰掰手腕。”3月8日下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这样感叹。
2025-03-10
-
当DeepSeek学会说“人话”
记者就“DeepSeek越来越具有人感的表达是否会模糊人机与人际沟通界限”这一问题专访了三位学者: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金河。从技术逻辑到社会影响、从个体体验到文明反思,这场关于技术、伦理与人类未来的讨论涉及的不仅是AI的进化,更是人类对自身存在价值的重新审视。
2025-03-07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视频号
-
官方小程序
-
官方抖音号
-
邮箱
wic@wicongress.org
-
大会官网
www.wicongress.org.cn
-
400热线
400-019-0516
-
咨询热线
022-836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