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制造业总量已连续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业门类齐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天津以产业链作为抓手,调结构、育动能、促转型,这两个月,成效初步显现,工业经济运行质效稳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先进制造业在新发展格局下要率先“淬炼”成长,找准切入点,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硬核”和“基本盘”作用。
当前,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推动我国制造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记者昨天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2021年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1847亿元,增加值累计增长9.1%,高于全市工业水平。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以来,依山而建架空于山谷地面之上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满足了大家对中国元素的期待。“雪如意”在冬奥会期间一共会举办10场比赛,其中6场在晚上举行。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性面临较大挑战。同时,我国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亟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数字化为工业增长和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制造业继续向高端扎实迈进,高技术制造业一马当先。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2%。
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联动中枢,也是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增强制造业自主可控能力是我国提高产业体系协调性、经济运行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
为进一步引导制造业企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协同水平,工信部近日印发了《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产业互联网能助力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变革,改善供给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拓展实体经济增值空间,使实体经济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世界智能大会 WORLD INTELLIGENCE CONGRESS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