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创新引擎” 驱动产业升级(新气象 新作为)
重庆数智产业园。资料图片
重庆国际生物城宸安生物研发中心。资料图片
工业园区面积从12.49平方公里拓展到28.16平方公里,扩大1.25倍;工业总产值从551亿元跃升至1050亿元、增长90.6%,工业生产规模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企业从18家增长到163家,增长9.1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巴南区坚定不移在走工业强区之路,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巴南区正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跑出加速度,实现新突破。
智能制造,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大屏幕实时显示各项生产数据,让整个生产过程清晰可见;无人运输车不停穿梭,将配件准确送达指定位置;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在生产线上忙碌……在位于巴南区的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01工厂,近200台智能设备让生产过程实现了工艺单元化、通讯标准化、制造协同化。
“以前生产线需要120多名工人两班倒,而现在这条智能生产线只需60多名工人,而且产品品质大幅提高,产品趋于零缺陷。”宗申通机动力生产主管杨诚告诉记者,传统制造业中,即便是把产品合格率提高0.1%,也绝非易事。“经过智能化改造,作业自动化率提高10倍,人均产出效率提升2.2倍,自动纠错防错能力提高10倍。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升。”杨诚说。
近年来,智能制造逐渐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巴南区支持企业在关键工艺环节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开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技术改造项目。目前,巴南区已累计建成32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47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生产效率提高87%,装备数控化率提高36%,能源利用率提高12%。
巴南区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将存量优势转化为增量优势,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宗申集团是巴南区土生土长的制造企业。过去,这家企业以摩托车发动机制造为主,近几年来依靠核心技术优势,企业加大在航空动力、高端零部件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业务布局,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实现从传统机械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的转型。
“公司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宗申集团常务副总裁李耀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巴南区布局航空发动机研发及产业化扩建项目,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
“把产业链拉长,把价值链提升,巴南千亿元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具雏形。”巴南区经济信息委主任熊琼告诉记者,巴南区利用现有产线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中高端摩托车、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航空发动机等为主导的高端装备智造产业集群。目前,巴南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达55家,2021年产值达74.6亿元。
搭建平台,科创效应逐步显现
巴南区木巴南洞镇景色秀美,这里有重庆最大的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
多个2000升反应器安全运行,身穿无菌防护服的工程师熟练操作着电脑……走进位于重庆国际生物城的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公司抗体药物生产车间,记者见到高效有序、繁忙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感受到智能化生产强劲的势头。智翔金泰已建成12条抗体药物生产线。
总投资130亿元、重庆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单体项目智睿生物,重庆唯一、国内领先的重组疫苗生产企业博唯生物,国内一流的长效胰岛素研发生产企业宸安生物……在重庆国际生物城中,像智翔金泰这样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已有100余家。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发展如火如荼……5年前,这里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工业园区;如今,这里已聚集起以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智睿国际生物产业创新孵化中心、智翔金泰抗体药物研发中心等为核心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和产品转化平台体系。
国际生物城公司总经理张儒全告诉记者,“得益于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公司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今年1—9月,我们实现规模以上产值同比增长16.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8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84%,产业保持了逆势高质量增长。”
在巴南区,已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20个,其中国家级10个、市级110个,覆盖部分优势产业、民生领域,共同构筑起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大矩阵。
由散到聚,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15天,这是将一块普通玻璃变为液晶显示屏所需的加工周期。
在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内,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玻璃变形记”。8.6代大尺寸绿色高端显示面板示范生产线高速有序运转,高大的机械臂灵巧地上下翻转,将巨大的玻璃基板举起、轻放,精准地完成传输、加工、检测等生产全过程,车间里没有火花飞溅、机械轰鸣,整洁、安静得就像置身于一座图书馆。
3月2日,总投资50亿元的惠科显示模组生产线项目在巴南区开工建设,该项目将主要建设全自动化液晶面板后端加工生产线,作为新型显示产业链下游的重要配套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产业链本土配套能力,进一步集聚发展“芯屏器核网”。
“龙头”舞动,激活全产业链。依托“链主”企业惠科金渝,巴南区陆续引进惠科显示模组、汉朗光电液晶混晶新材料、晶朗光电高精密液晶光电器件等25个高质量延链、强链项目,建成了从液晶材料、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液晶显示模组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数据显示,2021年,巴南区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241亿元,同比增长17.6%,成为当地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在产业链‘链长制’的推动下,园区强化‘链长’引导、‘链主’主导,产生‘链式效应’。”重庆数智产业园建设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链“链长制”的推动下,一个个项目向下深深扎根,向上茁壮生长,“链”出了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目前,重庆数智产业园已集聚近500家企业,1000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全区工业企业由散到聚、由聚到强,目前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熊琼说,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区比重达到85%,规模前三的支柱产业营收占全区营收比重达到57.8%。
人才集聚,“磁场”效应日益凸显
在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重庆理享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毫正在加紧研制环保菌剂。“我们研制的超抗逆复合菌剂,能在高浓度、高毒性、低碳氮比等难处理污水中显示出超强的处理能力和竞争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刘毫说。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导航定向,2020年11月,巴南区成立先进技术创新中心。这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场地支持、政策扶持、投融资服务、市场资源对接等精准服务。
今年6月,刘毫读完了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今年底,他创办的公司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万元。时间回到2019年,刘毫在学校实验室成功研发出一款超抗逆复合菌剂,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氨氮、总氮,并获得了专利。学校和区科技局主动找上了门,帮助刘毫和另外两名同学创立重庆理享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专注于环保菌剂研发、生产与应用。
“成立初期,企业面临缺乏研发场地和资金短缺的双重考验。”刘毫说,政府为其协调解决了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给予减免租金以及水电气费等红利,并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对接,“我算了一笔账,光是房租、水电气费我们就节省了近20万元。”
得益于快速聚集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转移转化了一批优质科技成果。像重庆理享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这样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企业、科研院所,已有20余家,涵盖智能制造、环保、大数据、人工智能、检测检验服务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巴南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出台《“菁英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励办法》,每年拿出2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对全区优秀人才进行激励。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770家,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4400家。
“巴南将不断拓展创新发展内涵和外延,让创新这个发展第一动力更加强劲。”巴南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山表示,“巴南将不断拓展创新发展内涵和外延,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8%,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
来源:人民网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视频号
-
官方小程序
-
官方抖音号
-
邮箱
wic@wicongress.org
-
大会官网
www.wicongress.org.cn
-
400热线
400-019-0516
-
咨询热线
022-836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