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向制造强国目标稳步迈进

2022-08-16 智能制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向“制造强国”目标稳步迈进。

2012—2021年间,我国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而同期世界工业年均增速仅为2%。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2020—2021年两年,我国工业平均增速仍然达到6.1%,工业发挥了国民经济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抗疫物资,为疫情期间世界经济的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2021年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接近30%的水平,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工业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企业所占比重从2012年的13.7%提高到2020年的36.7%;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2021年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从2012年的27.7万件增加到2020年的144.8万件,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华为等一批龙头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数量居于世界同行业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盾构机、卫星通信、消费级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大飞机、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生物医药等领域与世界前沿差距明显缩小,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深海探测、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成长打牢了工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我国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明显进展,1.4亿吨的地条钢全部出清,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基本出清。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技术水平、产品性能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稳步提升。我国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国产品牌竞争力明显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新型显示、光伏组件、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车畅销车型中有中国品牌6个,6家中国企业位列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十强。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

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工业绿色化数字化加速推进,能源、化工、食品、纺织、建材等重点行业加强绿色化改造,工业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8%和16%,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35%和40%,2021年又进一步分别下降5.6%和7%。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较2012年分别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出口竞争力稳步提升。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4万亿元、3.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8万亿元、6.3万亿元,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左右。

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551美元,即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工业的持续、快速和高质量发展在其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可以预见,随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我国将向制造强国持续迈进,工业也将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