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IC·资讯】北京冬奥测试赛智慧科技助航“冰之帆”

2021-11-17 智能科技

“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正在国家体育馆(“冰之帆”)精彩上演,接受北京冬奥会前的最后一次集中“检阅”。

作为“双奥场馆”,国家体育馆积极践行“科技冬奥”“绿色冬奥”理念,从设施设备等多个方面改造升级,在诸多“黑科技”的加持下华丽转身,化身充满“智慧”的“冰之帆”,扬帆起航,奔向冬奥时刻。

“双奥场馆”添彩智慧冬奥

走进“冰之帆”场馆,除了赛场上椭圆形的雪白冰面煞是“耀眼”,赛场上空巨大的“全景模式曲面斗屏”也很是引人注目,这就是目前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曲面高清斗屏系统。它由四块4.5米高、8米宽的超大LED屏组成,内部又镶嵌了4块宽2.5米、高1.5米小屏,形成了全方位的清晰视角,方便赛场裁判和运动员以及观众,通过斗屏及时了解比赛信息。

“为满足冬奥赛事需要,我们全面提升了场馆整体观赛环境,配置了全景模式曲面斗屏,全面升级了灯光以及多媒体设备。”国家体育馆基础设施领域副经理贾建秋介绍,场馆场地照明堪称“全线定制版”,目前体育照明灯具数量达到164盏,不仅满足比赛照明需要,还可配合音乐上演烘托气氛的灯光秀,既满足冬奥会冰球比赛、转播需要,又符合场馆可持续的要求。

“冰之帆”全面升级设施设备,提供优质参赛和观赛体验

室内外一体化无信源设施位置服务技术的应用也是“冰之帆”智能化改造升级的一大亮点。通过应用地磁导航、电子围栏,实现了场馆室内高精度导航。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齐靓介绍,“借助这一服务系统,观众可自主导航找到座位;而管理人员也可实时获取场馆内人员位置信息,一旦有人员进入限制区域,系统会自动向管理人员发送告警信息,并可协助找到越界者。”

“场馆灯光音效的控制也实现了高度智能化,只需要通过一个平板电脑就可以掌控全场。”齐靓补充道,针对冰球运动的特点,“冰之帆”场馆更衣室、观众席座位等也都实现了智能化升级,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舒适便捷的参赛或观赛体验。

环保节能践行绿色冬奥

国家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是亚洲最大的室内综合体育馆。在由夏奥向冬奥的转变过程中,国家体育馆将“绿色冬奥”理念全面落地。

“冰之帆”最大的转变是由球场变冰场。为使冰面质量符合冬奥赛事标准,国家体育馆邀请国际制冰师参与,并由国内最高水平制冰团队制作,在主馆原赛场上新增了一块冰球冰面,同时新建了冰球训练馆。这两块冰场,一块用于冬奥会正式比赛,一块用于赛前训练热身。

“在制冰过程中,我们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充分践行了节能环保、‘绿色奥运’理念。”贾建秋介绍,两块冰场都采用碳排放量趋于零的制冰技术和环保型制冷剂,并配置低温乙二醇螺杆制冰机组,可将制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转化为冰场防结露层加热、融冰池融冰、浇冰车清理等环节所需的热能,进一步节约能源,使整个制冰系统更加环保。

以可持续利用为指导理念,作为可转换式的冰球场馆,“冰之帆”的两块冰面均具备多种尺寸模式转换功能,不仅可符合冬奥会赛事要求,赛后也可为大众冰上活动、花样滑冰、日常训练及各类赛事提供服务。

科技力量守护平安冬奥

此次测试活动中,一系列的智能防疫“黑科技”在“冰之帆”纷纷亮相,为所有参与人员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以及安全保障。

“我们引入了一批智能机器人,可提供场馆地面清洁、垃圾转运、空气消毒、物品配送等多项服务。”场馆防疫副经理包卫华告诉记者,“智能机器人特别是消毒机,可在无人区以人机分离的形式,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有效减少人员的交叉感染,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冬奥场馆室内空间是运动员的备战区,也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奋斗场。这里同样有“高科技”的“守护”。在“冰之帆”闭环管理防疫的重点区域,如运动员热身区、防疫缓冲区、指挥室等空间都有一台空气消毒机,它可以对室内的病原微生物、甲醛、PM2.5等复合物污染进行消毒、净化,24小时构建安全、健康、洁净的工作环境。

多台智能消毒机器人服务保障“冰之帆”防疫工作

不仅如此,“冰之帆”还引入由中科院研发的智能机械臂消毒机、滚带式消毒机等多台大型消毒机,可实现对电子产品、文件、织物、礼品以及其他货物等进行“零伤害”的紫外线消毒。场馆防疫人员史东军告诉记者,“这两种消毒机都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它解决了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对物品带来的一定损害问题,绿色又环保,而且还可实现大批量的消毒,满足了大型赛事的消毒需要。”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