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科技成果在津转化通道 夯实三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黄征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室主任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面对新形势,京津冀如何激活新质生产力,推动三地协同发展再开新局、再上新高?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室主任黄征学。他认为,三地应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构建创新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
随着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原创性概念不仅指明了我国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力量,更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对京津冀而言,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应变局、育先机,也成为探索协同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推动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优化,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始终是京津冀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在黄征学看来,北京作为我国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创新资源富集、高层次人才丰富,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创新策源地;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经济中心,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具备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优势;河北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近年来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30%,创新后发优势明显。
他认为,“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正在区域内加速形成,三地科技等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2014年的不足40%,已经上升至2023年的66.1%。目前,三地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共同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6条产业链,联合绘制完成产业图谱,梳理形成“卡点”攻关、“堵点”招商、重点企业的“三张清单”,为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提供“底数图”和“导航图”。
对于如何进一步激活区域内新质生产力,黄征学建议,三地应畅通科技成果在津转化通道,发挥京津冀技术转移协同创新联盟、技术交易市场作用,建立成果筛选跟踪机制,搭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打造“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枢纽。加强京津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深化“北京研发、天津制造”协同模式,提高重点产业链在津配套率,共同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培育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依托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绿色低碳产业资源,聚集发展动力电池、氢能和新型储能、新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发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引领辐射作用,持续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产业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探索一批首创性、可用性强、市场需求大的金融创新政策,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天津日报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视频号
-
官方小程序
-
官方抖音号
-
邮箱
wic@wicongress.org
-
大会官网
www.wicongress.org.cn
-
400热线
400-019-0516
-
咨询热线
022-836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