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瓣瓣同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2024-02-04 智港天津

作为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出海口,天津港志在万里,连续多年跻身世界港口十强。本报记者 吴迪 摄(资料照片)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本报记者 赵建伟 摄(资料照片)

河西区建设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本报记者 吴迪 摄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区。本报记者 胡凌云 摄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也即将迎来10周年。

京津冀,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新时代谋篇落子的第一个区域重大战略。

国家大战略,三地大棋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京津冀三省市视察指导,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部署推动,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在关键时刻给予关键指引。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5月31日,市委召开十二届三次全会,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部署要求。

一个个标志性的节点,一次次关键性的指引,一幕幕难忘怀的场景,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谋远略。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京津冀三地心手相牵,精心施工,认真落实,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宏伟蓝图一帧帧转化为京畿大地上的实景图。

肩负新使命,澎湃新动能。天津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战略机遇,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自觉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为龙头,部署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为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展现天津作为、贡献天津力量。

下好“一盘棋”——

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加快创新成果孵化转化

“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立足京津资源禀赋优势,为推动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把关定向。

天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积极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大对雄安新区支持力度,合力唱好京津“双城记”,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召开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主战略、引领性战略。

——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居首,并出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细化分解7方面25项重点任务,近百个重大项目、200余项重点工作清晰实在。

——在党政主要领导、副省(市)长、京津冀联合办、专题工作组四个层面,形成贯通决策、协调、执行的协同工作机制体系,全面协同、深度融入的工作合力加快汇聚。

——集众智、聚共识、找良策,天津专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专题研讨会,国内众多知名学者、行业专家齐聚一堂,为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建言献策。

……

伴随着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一项项目标任务变成一件件可做的事情、一个个可抓的项目、一条条可操作落地的政策。

推动天开高教科创园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完善全链条全流程科技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提供从概念验证到小试中试再到金融扶持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与保障。仅仅半年多,天开园“一核两翼”已累计注册企业1200余家,与北京创新资源的互动不断加强,吸引北京清微智算、初相位科技、映目云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核心研发放在北京,成果转化就来天津。”唱好京津“双城记”,持续拓展合作广度与深度,“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因势利导、成势见效,为高科技企业成长提供了丰沃土壤。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落子”,昔日渤海之滨小渔村变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为北京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支持,加快创新成果孵化转化。“越来越多科研成果在这里变成落地场景。下一步,我们锚定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引领区的目标,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样板。”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陈强说。

跑出加速度的,还有北京中关村“带土栽培”的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科技城39个产业用地项目,20个已建成投产,15个加紧建设,全部投产后,可为当地新增就业岗位9000余个。”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充满信心,“宝坻区把高质量发展的‘宝’押在这里,到2035年,这里将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生态试验田、京津冀区域产业协作引领区。”

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近5000家,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超1500家,两个园区与北京中关村的融合发展已经形成示范效应。

从共建协同创新体系到共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从绘就重点产业链图谱到搭建对接交流平台……去年全年,北京流向天津各类技术合同总计2324项,成交额同比增长84.7%;市场化机制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新设机构1793家、总投资超过1830亿元。

央地合作成果丰硕——

建立高频高效“握手”通道,天津敞开胸怀,“拥抱”各路英雄来津兴业,全方位深化与国家部委、央企、央院合作,中海油、中石化、中铁建、通用技术集团等一批央企在津重仓布局,中海油环渤海新能源、中铁建交通运营公司等4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注册落地。

平台建设特色明显——

统筹优化全市承接格局,市、区联动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方案获批实施,铁科院研发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武清产学研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加快建设,站产城一体化枢纽功能不断完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投用以来,经济拉动效应、窗口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链”上合作不断深化——

天津确定12条重点产业链,既勇当“链主”红花,也甘做“链中”绿叶。去年12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79.8%,为推动京津冀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厚植了产业基础。1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北京整车厂配套,一批智能网联车企业来津发展;汇聚信创产业上下游企业1200余家,跻身国内第一梯队,形成有力示范和辐射带动。

共绘“图谱”打通卡点堵点——

京津冀三地共同完成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绘制,围绕技术卡点和产业链堵点联合招商,携手构建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新体系,联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畅通“大动脉”——

提速基础设施,“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视察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作为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出海口,天津港发挥“硬核”优势,连续多年跻身世界港口十强,矢志争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港口的排头兵。

新年伊始,一颗车厘子,“甜”遍京津冀。随着京津冀首条直通南美的“智利—天津车厘子直航快线”在天津港开通,三地的消费者最快可在当天实现“车厘子自由”,让人们尝到了协同发展带来的甜头。

走进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港口万物智能互联”在这里按下“快进键”。通过物联网技术连通,“人、车、箱、船、机、场”六大要素实现最佳匹配,提送箱作业时间减少26.2%,远洋干线在泊船时效率提升28%。

随着风电、光伏陆续并网发电,天津港所有滚装码头实现“零碳”运营。截至去年年底,天津港新能源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43兆瓦,年发“绿电”近1亿千瓦时。集装箱大型装卸设备自动化占比稳居全球港口首位,年集装箱吞吐量连跨6个百万箱台阶、实现2200万标准箱的新飞跃。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产城融合发展打开新路径。“强化口岸服务功能,物流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以港兴产,以城育港,实现了港口与城市的共荣共赢。”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说。

天津主动适配京津冀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不断丰富港口业务、提升港口功能。天津港开通至北京大红门海铁联运班列,设立“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主动服务北京外向型经济发展。设立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打造雄安新区快捷出关、便捷出海的“绿色通道”,累计完成集装箱操作量超4万标准箱。

通过开展海铁联运、织密环渤海航线网络,津冀港口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天津港已在京津冀及“三北”地区布局120家直营店、加盟店,实现口岸功能向腹地延伸。开通覆盖环渤海主要港口的环渤海“天天班”服务,运力较5年前增长53%,天津港与唐山港、黄骅港、曹妃甸港等港口形成干支联动、无缝衔接、相互支撑的新发展格局。开通44条海铁联运通道和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3条陆桥运输通道,去年完成海铁联运122.7万标准箱,跨境陆桥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与天津港蓬勃兴盛同步,天津不断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天刚蒙蒙亮,京津城际武清站候车大厅已是人头攒动。工作日早高峰,武清站开往北京的列车平均十几分钟就有一趟。

织密路网助力畅行,京津冀“生活圈”日益紧密。天津高铁城际里程达到410公里,铁路总里程1468公里,路网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初步实现京津雄0.5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1.5小时通达。津兴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天津市区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只需40分钟,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联通京津双城的交通格局形成。津石、塘承高速全线贯通,天津与京冀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接口分别达到16个、32个,客货运转衔接更为顺畅。

跨省通勤方便群众,城市铁路“公交化”运营。京津城际常态化开行重联和长编组列车,高峰日增加席位2.76万张,运输能力提升18%。天津武清至北京客运“定制快巴”开通,满足两地居民跨省市通勤需求。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盖天津全部公交和地铁运营线路,京津地铁乘车实现“一码通行”。

空铁联运快速换乘,助力旅客便捷出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在京津冀设有曹妃甸、廊坊等5座城市候机楼,开通机场至黄骅中捷汽车站、海兴客运站、廊坊城市候机楼、蓟州城市候机楼、廊坊大城汽车站5条地面班线。天津航空上线“京朋冀友从津飞”空铁联运产品,为北京、石家庄、唐山等12座城市旅客提供“高铁+飞机”解决方案,助力旅游复苏。

服务一体化——

深化对接合作,协同发展不断释放民生红利

这几天,“欢乐京津冀 一起过大年”主题宣传联合采访活动在京津冀三地火热进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三地百姓提前感受浓浓年味儿。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便利、产值跃升,更是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随着一系列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天津深化与北京市、河北省对接合作,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共建共享。从真实的获得感到深刻的认同感,越来越多协同红利切实惠及三地百姓。

医疗合作持续加强。去年以来,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京津冀率先实现跨区域看病“一卡通行”,三地医疗机构之间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50项,既节约了患者奔波的时间,也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教育合作进一步拓展。天津市第一中学与雄县第一高级中学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拓展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等合作。天津职业大学举办津雄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培训师资1000余人次,津雄职教联盟吸纳3家新成员单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创办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

社保联动水平不断提升。三地在政务数据共享、政务服务跨省同标、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社会保障卡拓展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优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提升京津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成建制转移服务效能。实现三地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经办等全数字化经办。

就业服务质效显著提高。京津冀鲁苏五地联合举办招聘会,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联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活动常态化合作机制。启动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修订,实现三地服务规范标准统一。共建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养老服务协同日益深化。天津与京冀两地签署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开展“候鸟式”“度假式”“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探索建立异地旅居养老互动新模式。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北京市昌平区、河北省邯郸市三地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技术互联、养老服务标准互认、共建异地养老示范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元旦前夕,陈女士到北京市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办理天津市蓟州区房产的换证业务,通过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平台,当场领到不动产电子证书。“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营商环境改善的新成果,也是华北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首个实践案例。”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京津冀已经推动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527项“一网通办”,有效提升三地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天津自贸试验区3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形成标杆引领效应。中欧班列“保税+”发运模式等4项经验做法入选国家试点示范最佳实践案例,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落地实施率超过九成,进一步促进了跨境贸易发展,为京津腹地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对外交流提供了窗口。

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地相连。“瓣瓣不同、瓣瓣同心”的丰硕成果,点燃走深走实、砥砺前行的强大引擎。从巍巍太行到燕山脚下,从京华大地到渤海之滨,京津冀协同发展共识更加深化,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互动交流更加密切,三地携手并肩、同心同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时代篇章。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