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奋发有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协同创新 “三链”深度融合“一条龙”

2023-10-24 智港天津

与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分别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推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与清华大学、河北英利集团等联合建设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超算中心获批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建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已开工,将打造国家医学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心……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天津在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上下功夫,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条龙”。如今,一批批科技协同创新成果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京津冀协同创新正迈出新步伐。

协同攻关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是中国科学院落户天津的唯一整建制研究所。自从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后,天津工业生物所正加快该项目“从1到N”的转化。记者在天津工业生物所看到,该项目已经建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规模化试验装置,科研人员正进行技术测试。

作为中国科学院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天津工业生物所多年来坚持协同创新。“围绕合成生物学的主攻方向,天津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十几家京津冀高校、研究机构一起,进行关键技术的集中联合攻关,并同步与天津市、河北省的生产企业洽谈合作,围绕企业的市场化需求,在食品、药品、材料等领域,一批项目实现落地应用。”天津工业生物所副所长孙际宾告诉记者。

与天津工业生物所一墙之隔的是即将交付的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2019年获科技部批复,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是国家在合成生物领域部署的唯一技术创新中心。以天津工业生物所为牵头建设单位,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初步建成了包括国内外49家高校院所的联合创新网络和包括151家企业、金融机构的生物制造产业(人才)联盟,以创新的机制推动联合创新和快速转化,推动国家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如今天津科研机构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交流合作愈加深入。“我们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我市将围绕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产学研等力量,全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与京冀优质创新资源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应用场景联建,不断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融合发展 科技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

永续新材料公司是首批入驻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的企业,企业骨干来自天津大学海洋学院可持续材料团队,目前团队利用木材、甘蔗渣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出一种新材料──“纳米纤维素”。

“我们利用纳米纤维素已经开发出了蔬果保鲜产品,可以大大延长蔬果的保质期,比如可以将黄瓜的保质期从15天延长到30天。”除此之外,永续新材料公司生产总监崔俊杰希望技术得到更多应用,“这个产品在衣食住行等各领域都可以广泛应用,希望能开辟更多领域,让我们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在天开集团的帮助下,永续新材料公司带着这些需求找到了北京迈坦科技公司。比企业人员懂科研,比科研人员懂商业,多年来北京迈坦科技公司慢慢做成了国内最知名的科技“红娘”。天开园的建设,让北京迈坦科技公司副总裁李守亮看到了新的机遇:“天开园科研成果丰富,科研人员集中,成果转化需求强,我们入驻,可以利用北京的资源和经验贴身服务天开园企业。”

说干就干,李守亮很快为永续新材料公司联系了山东4家橡胶轮胎和刹车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并共同赴山东跟企业面对面交流。“企业规模非常大,并且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契合,可以说对接非常精准。”崔俊杰告诉记者,这种精准对接有望打开企业新的市场。“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开发新的应用场景,让企业在寻找刚性应用场景的过程中找到能够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新赛道。”李守亮说。

李守亮并不是个例,如今,越来越多像北京迈坦科技公司一样有经验的科技服务机构融入天开园的发展之中。“我们积极对接璞跃中国、中关村硬创空间、北京启迪、执信、优客工场等知名孵化机构,持续为天开园注入源头活水。在信息服务、人才服务、投资咨询、知识产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服务。通过完善全链条全流程科技服务体系,搭建供需双方对接桥梁,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线’。”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协作融合 推动优势产业成龙配套

日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武清区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产业园召开绿色智慧能源装备技术论坛,武清区区长许颖悟在论坛上介绍,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主动融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在天津前瞻布局10余个重点经营实体,“链”接京津冀区域上下游企业1200余家,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企业。

这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企业这些年加速推进绿色低碳科技攻关,打造输变电高端装备智造、硅基新能源、铝电子新材料“一高两新”三大国家战略性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一项项“卡脖子”技术建设成一个个首台套重大创新示范工程。2022年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入选第7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成为全市2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之一。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天津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编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在实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工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优质企业锻造工程”等“八大工程”,到2027年,像特变电工这样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将较2022年年末翻一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工信部门会同京冀工信部门聚焦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重大任务,全面强化产业协作,三地工信部门签署了产业协同合作协议,建立三地重点产业链轮值“链长制”,共同绘制区域重点产业链图谱,天津将牵头开展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的区域产业链图谱绘制工作。三地建立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培育机制,分别牵头集成电路、网络安全、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联合培育申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对接首都创新资源,我市深化产业创新融合,推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参与我市车联网应用场景建设和车联网产业发展。引导来津企业加强研发功能,培育推动高能时代、凌云汽车科技等5家京冀来津企业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发挥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作用,累计服务三地1000余家重点科研、企业和政府机构,支撑取得超过1000项突出创新成果。

我市还积极推动与中国移动、国家电网、联想集团等重点企业的对接合作,上半年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联通北方首个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落地揭牌。推动落实北京投资来源单位在津落地重大项目48个,总投资额262亿元。在加快区域成龙配套方面,我市持续推动零部件企业纳入北京奔驰、理想汽车等供应链,京津冀三方正联合开展智能网联车联合立法前期调研工作。

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