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打造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2015年,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为天津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又一新窗口。
8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持续深化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截至目前,累计实施615项制度创新措施,33项改革试点经验和6个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天津自贸试验区党员干部员工表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落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等领域制度型开放试点任务,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率先试点 货物通关更便利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红酒进口口岸,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葡萄酒汇聚于此,销往国内市场。本月初,南北赫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港东疆片区申报进口一批新品白兰地,货物标签上印有“reserve(珍藏)”字样。以往,类似的词汇不能出现在葡萄酒进口标签中,海关在查验过程中发现后会按照“异常”处置,企业则需要重新更换标签。
如今,这一情况得到改变。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在包括天津在内具备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试点,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允许进口标签中包括特定描述词或形容词的葡萄酒。
“货物查验完成后,我们迅速放行,企业节省了后续处置的时间和费用。”东疆海关查验一科科长聂亮说。除此之外,不因原产地证书存在印刷错误、打字错误、非关键性信息遗漏等微小差错或文件之间的细微差异而拒绝给予货物优惠关税待遇等措施,也已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地,进一步方便企业开展业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破解难题 特色产业加快布局
今年6月,天津自贸试验区迎来第一批“白名单”内进境药物。对于许多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这一路径的打通解决了此前部分研发原料的入境难题。
难题的破解得益于制度创新。去年,市药监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天津海关、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共同印发《天津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凭“白名单”认定文件,可代替《进口药品通关单》在天津海关办理进口申报验放手续。
“‘白名单’制度简化了进口流程,有利于加快我们的研发进度,也更好地保障了研发成果向产品的快速转化。”来自首批试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说。
进得来、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目前,我市对“白名单”实施动态调整,纳入“白名单”的物品仅供名单内对应的生物医药企业严格按照申请用途开展研发工作,不得出现出售、赠与、交换进口物品或其他变更医药研发用物品所有权和用途的行为。
在改革创新引领下,天津自贸试验区培育出一批特色产业。融资租赁持续领跑,商业保理势头强劲,保税维修业务不断延伸,此外,二手车出口、生物医药、网络货运等新兴产业也发展迅速,在助力我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贡献了天津的智慧方案。
优化环境 开放高地显“磁力”
几个月前,天津自贸区法院东疆融资租赁中心法庭审理了首例涉公务机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法庭以公开审理的方式对飞机租赁模式进行分析,解答了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
自2019年挂牌成立以来,天津自贸区法院一直为推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保障。其下设的东疆融资租赁中心法庭是全国首个聚焦融资租赁领域的专业法庭,承担起了司法保障和实践创新的使命。这里推出的“信用保全白名单”机制去年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最佳实践案例。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天津自贸试验区持续发力:在全国率先实施租赁SPV(特殊目的载体)公司注销“白名单”“最简告知承诺”审批、“拿地即开工”、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一项项便利举措的落地让这片开放高地“磁力”尽显。
截至今年7月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有经营主体8.36万户,是成立前的3倍。用全市1%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超过15%的税收和30%的进出口额。
来源:天津日报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视频号
-
官方小程序
-
官方抖音号
-
邮箱
wic@wicongress.org
-
大会官网
www.wicongress.org.cn
-
400热线
400-019-0516
-
咨询热线
022-836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