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天津助力京津冀城市群探索共享创新

2022-12-14 智港天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8年硕果累累,三地协同创新蔚然成势。日前,在“大湾区科学论坛湾区科创峰会”上,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共享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京津冀是我国科技要素集聚高地,三地“创新要素共享”和“创新环境共享”优势尤为突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融合进程加速推进。

《报告》还指出,四大城市群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共享创新大格局全面铺展。人工智能、无人机、区块链等战略型产业成为我国提升对全球创新影响力的关键抓手。中国航天、中车集团、华为、腾讯等战略型企业则成为共享创新的生态牵引者。

共享创新

正当其时 适逢其势

12月8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了《共享创新指数研究报告》(简称《报告》),以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指数化的方法,全面展现城市群共享创新情况。

之所以聚焦四大城市群,因它们贡献了全国超过40%的GDP、超过50%的专精特新企业、超过60%的授权专利、超过70%的独角兽企业,聚集了中国内地超6成的灯塔工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领地、前沿创新的关键策源地、产业跃升的关键发生地。

对科技突围和大国崛起的发展路径回顾与总结可以发现,共享创新是全球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在开展的一场探索与实践。《报告》指出:“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科技创新道路的多样性,但强化创新的协同共享,推动企业间的生态联动、城市间的深度互动,是实现科技战略突围、促进产业深度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密码。”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创新风卷云涌、大国博弈风谲云诡、区域竞争风云变幻,“强化科技创新范式变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创新之路,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多元路径,是当前形势所迫,更是战略所需和关键所在。”

《报告》设立了创新环境共享、创新要素共享、创新平台共享、创新生态共享、创新成果共享五个一级指标。同时细化出15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全面立体地描绘城市群共享创新发展成效。

测度结果显示,共享创新正成为四大城市群鲜明的发展特质,区域发展加速从过去零敲碎打、“被动式”的创新合作,向生态化、制度化、长期化的共享创新转变。而且,四大城市群在共享创新方面“各美其美、各具特色”。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以生态融合型共享创新为关键标签,长三角城市群以科创聚合型共享创新为突出亮点,成渝双城经济圈以资源整合型共享创新为重要主题,而京津冀则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最为耀眼。

京津冀

大院大所集聚 研产协同创新优势突出

京津冀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该《报告》的数据测度显示,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要素共享”这个一级指标得分在四大城市群中排名第一。

《报告》分析认为,以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为驱动的创新要素共享是京津冀最突出特征,大院大所集聚是京津冀创新要素共享的关键基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先后落地,三地跨区域产业活动和创新活跃度显著提升,北京创新生态体系的强大辐射带动作用日渐凸显,北京的“创新因子”持续嵌入滨海、宝坻、保定、曹妃甸等地的发展血脉,“以北京科技能力支撑三地产业发展、三地产业发展助力北京科技突破”的产学研协同生态不断完善。

创新要素共享,表面上看是设施与物品的共享,实质上是人才、技术等创新底层能力的共享。“这个指数和分析跟我们的实践与感受是一致的。”天津滨海中关村多家科技企业人士深有感触地说。

2016年9月,天津市拿出最好的地盘──滨海新区原北塘经济区,与北京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充分链接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了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来天津。”这一“强强联手”的产业协作模式,为高科技企业成长提供了丰沃土壤。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过3500家。其中北京来津企业占比30%。

《报告》在“创新要素共享”这个一级指标下,设了4个二级指标:创新人才集聚度、创新资金丰裕度、创新设施发展度、数据资源开放度。

从区域“创新人才集聚度”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依托顶级大学和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上榜大学数量分别为17、16、13和4个。粤港澳大湾区依托腾讯、华为、大疆等龙头企业平台,成为了集聚全球顶尖科研人才的绿洲。而大湾区一些战略型企业对华北区域的投入,则进一步推动了京津冀创新人才的培育与集聚。2021年4月26日,北京大学与腾讯公司就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宣布了包括产业互联网专项研究、数字化人才联合培养等一揽子合作计划,通过多方共建,共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前沿探索和人才培养。

京津冀依靠四大城市群中最高的R&D投入(即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和最多的大型风投机构数量,在“创新资金丰裕度”方面稳坐头把交椅。从科创设施发展度看,京津冀和长三角依靠大院大所和大科学装置集聚优势,在这一指标中遥遥领先。

从数据资源开放度看,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数据中心密度不断加密,在这一指标中并列第一。不过,京津冀区域丝毫没有放慢前进的步伐。12年前,腾讯在天津滨海的数据中心开服,2018年5月服务器总量突破10万。在此基础上,腾讯采用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架构T-block新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腾讯天津高新云数据中心。今年8月,该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全国性云计算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的重要支点,更好地满足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日前,全球首个港口全面数字化孪生技术底座“津鸿”系统发布,该系统就是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和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公司推出的。

科技创新的三大依托

战略型区域、战略型产业、战略型企业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的关键承载需要落地到具体的区域、产业和企业上。大国崛起更需要战略型区域、战略型产业和战略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

《报告》指出,战略型区域为共享创新提供关键舞台,战略型产业是共享创新的产业土壤,战略型企业成为共享创新的生态牵引者。三大要素共进共促,成为代表国家争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的关键力量。

从区域角度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共享创新“个个显特色”,区域创新“整体增实力”。《报告》认为,未来,城市群内部城市间应结合自身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共建产业链、共促创新链,“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形成城市群的创新能力,依托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整体“质”的提升。

从产业角度看,当前,依托数字经济、汽车等战略型产业,我国在人工智能、无人机、区块链、锂离子电池等全球竞争重点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成为科技突围的关键力量。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型产业有望加速崛起。这些战略型产业将成为我国提升对全球产业、全球创新的影响力的关键抓手。

从企业角度看,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企业成为重新架构创新生态的重要力量。“要发展一个产业,必须有能够引领的先进的大企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说,“在国际竞争中,一国的实力在产业中的竞争力是由大企业决定的”。在全球创新生态图谱中,龙头企业通过不断开放其创新资源和创新生态,与供应链上下游和生态企业创新协同不断深化,推动科技创新组织不断迭代演进。

在我国,龙头企业也正逐渐成为共享创新各个领域的关键底座。以腾讯为例──

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既有腾讯集团总部、广州微信总部东西两岸跨江协同的实践,有香港上市、深圳发展的资本与产业的融合,也有腾讯搭平台助推深港科技融合创新的探索。2019年,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启动“腾讯云启产业计划”。

从“数字链接”到“数实融合”,可以看到腾讯既有发挥数字能力实现与制造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也有开放数字平台能力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助力。其中,腾讯与富士康联合开发运营一体化的先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了富士康工业科技能力输出。

腾讯将开源协同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技术战略之一,其开源项目在 GitHub 上的全球Star数每年都有30%的增长,已成为全球开源贡献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在OpenJDK、KVM 等多个国际顶级开源社区贡献榜中,腾讯均在国内排行第一。腾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技“有度”、数实“有速”、共享“有为”,也证明战略型企业是经济发展和科创的“加速器”。

@大湾区

“先强带后强” 释放“共享张力”

南海风起,珠江奔流,历史和国际形势赋予了大湾区特殊的历史使命。“如果亚洲有一个区域有潜力成长为最创新的区域,我认为这个区域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说。

在四大城市群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共享”指数最高。强大的数字经济生态、丰富的产业集群生态、多元的创新载体生态,是这个区域共享创新的突出亮点。科学家+企业家、大企业+中小微、核心城市+成员城市,再加上一国、两制、三区,是大湾区独特多元优势。

多主体参与的创新活动,讲究的是开放共享,追求的合作共赢。作为土生土长的澳门科学家,澳门大学教授、2022“科学探索奖”得主麦沛然更懂这句话的含义。麦沛然在峰会中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如何在澳门大学、珠海横琴和深圳河套科技园三地奔走,连通研发、制造、应用和市场。“大湾区数实并重、软硬一体的研发和产业生态,不仅让产业链、基地、人才等优势可以跨境利用,还能在与现实需求和市场的沟通对接中锤炼产品研发,提升创新‘含金量’和竞争力。”

大湾区的创新资源要素在深港两地、珠江两岸、四大核心城市之间跨河、过江、越海,频繁流动、深度共享。《报告》指出,这背后依托的是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三大利器”:区域产业集聚平台、大科学装置平台和企业开放创新平台。

企业枝繁叶茂,经济才有活力。在大湾区,企业逐步形成了开放协同、共荣共生的创新群像:华为鸿蒙生态开发者近4万款应用跟随华为的步伐走向全球市场;腾讯开放平台合作伙伴总数超过1300万,为社会直接和间接创造4618万个就业岗位,年收入过千万的产业生态合作伙伴数量过去三年来年复合增长率80%……正是有了这些龙头企业在开放共享上的坚决与坚持,才有了湾区创新生态的参天之木、茂盛之林,企业“先强”带“后强”的科创理想在湾区持续践行。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