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南开大学:勇攀科研高峰 把青春“小我”融入祖国“大我”

2022-05-27 智港天津

近日,中国化学会陆续公布了多项学术奖励名单。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花开两朵”。朱守非教授因其开辟催化氢转移新方向,建立氢转移新反应和新策略,带动氢转移研究进展,获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牛志强研究员因其发展正极微纳结构和负极表界面调控新策略,实现高性能水系可充锌电池的构筑及智能化设计,获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青年科学家称号。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是为鼓励优秀青年科学家在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及有机合成等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旨在奖励从事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且学术成绩对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工作者,包含杰出科学家和杰出青年科学家两个子奖项。这也是南开化学近四年来诸多成果基础上取得的又一好成绩。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非常关心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科技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工作。他勉励南开师生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脚踏实地,作出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

三年来,南开化学大力实施“人才特区”建设,以深化人才引育机制改革撬动学科发展,打出了“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组合拳,为南开化学新百年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人才特区”自成立以来,学院已引进双聘院士2名,杰青团队1个,青年学术带头人53名,特聘副研究员4名。队伍规模合理增长,结构实现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其中,青年引进人才获国家四青及以上头衔的占比高达75%,17人次获科学探索奖、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天津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担任国际学术组织委员、期刊编委等国内外学术任职52人次,主讲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2门,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1项。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总书记的嘱托让化学学院研究员牛志强深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他表示,作为储能领域的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自己将继续聚焦科研方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双碳”目标,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砥砺奋进、勇攀科学高峰。

把小我融入大我,让个人命运融入祖国的脉搏。在南开大学,这既是青年教师的奋斗坐标,也是学生们的人生理想。新时代的征程上,南开青年从未缺席。

南开大学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恒带领创业团队,以“AccRate—全球首创抗癌靶向药敏感性检测技术定义者”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全国金奖。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和青年创业者,他深深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决心把小我融入“科技强国”的大我当中,积极投身到“双创”大潮中,努力围绕我国科技发展急需的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将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作出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贡献。”

创下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还原世界纪录的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罗景山,从小立志用科技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一路走来不曾忘记科研报国的初心。入职南开大学以来,他组建了太阳能和电化学能源实验室,同时担任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从事光电催化能源材料和器件研究,在科研创新和育人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踏实认真,专注科研,努力用先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罗景山决心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守这份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在科学之路上继续不断披荆斩棘、攀登新的高峰。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表示,百多年来,南开大学矢志培育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爱国报国的先进青年。立足新时代,南开大学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团百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南开师生的寄语嘱托为指引,传承“爱国奋斗、公能日新”的红色血脉,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青年成才报国提供强大支撑,创造良好环境,努力培育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胸怀“国之大者”,小我融入大我,志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懈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