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IC·资讯】海港空港 志在万里

2022-01-19 智港天津

不久前的一天,子时刚过,正是入夜最冷的时候,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法国达飞轮船公司的11个集装箱依次被整齐码放在一艘名为“宝安城89”的货轮上。随着一声汽笛划破夜空,货轮连夜前往秦皇岛港。

转天15时,“宝安城89”货轮装载一批汽车轮毂和玻璃制品返回。随后,这批货物经天津港分别出口到东盟、美国等地。

看似普通的一次货物周转,展现的却是天津发挥港口枢纽作用,服务京津冀、联通全球的丰硕成果。

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盘棋”,做强海港空港“双枢纽”,3年来,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天津港建设好”的殷切嘱托,最大限度发挥港口作为核心战略资源的强大作用,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发力点,港口为魂,航空为翼,跑出了推动全市乃至区域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承压而上、稳健前行的“加速度”,全力以赴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走进天津港集团大楼,大厅正中央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如灯塔般指引着航向。

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3年来,天津港马不停蹄、加速奔跑,天津凝心聚力、全速推进。

2021年天津港再传捷报──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以上。从2019年开始,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持续领跑全球十大港口。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不利形势下,这3年的跨越式发展来之不易。”天津港集团董事长褚斌表示,这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方向指引;离不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难得机遇;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不懈努力。

成功实现集装箱码头公司、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的传统码头无人自动化改造,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入运营;在内陆腹地设立120家服务网点、开通42条海铁联运通道,去年海铁联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跨境陆桥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去年“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吞吐量占60%以上,环渤海“两点一航”内支线运量增长40%以上,助力我市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较2018年跃升10位。

天津因港而兴,但天津的优势还体现在海港空港“双枢纽”的同频共振。在距海港40公里之外的空港,喜人变化也是日日更新。

“3年来,我市全力加快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介绍,目前,空港大通关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已进入启用前期准备阶段,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入驻大通关基地并正式投入运营,空港大通关基地二期、联检服务中心、中远海运空运北方物流基地、顺丰二期和三期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

去年年底,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获批,天津进一步促进航空物流产业聚集、优化航空口岸发展环境,目标更清晰,底气更足。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要进一步扩大海空两港在对内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助力我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更好服务我市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市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魁臣表示。

枢纽港口 助力制造业立市

制造业是天津的根基,是成就天津未来的战略支撑。3年来,天津港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好实体经济,攀登世界高峰”的殷切嘱托,不断推进智能制造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应用,并以港口不断增强的辐射能力助力我市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期,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实现了一个泊位的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这次攻克的是世界上约80%以上集装箱码头都采用的轮胎式场桥自动化改造难题,又一次为世界港口提供了传统码头智慧化改造的‘天津样本’。”天津港集团首席专家李强说。

“一方面,我们积极融入天津智港建设及‘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一方面,紧抓港口航运物流‘基本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力服务天津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褚斌说。

前不久,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迎来了第582架次空客大部件接卸。从2008年空客天津总装线投用,天津港始终保持着“零缺陷”接卸的“中国纪录”,有力保障了津产空客A320等系列机型的交付,不断助力着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从“一无所有”到“一飞冲天”。

法国运抵的空客大部件,北京运往宁波的奔驰汽车,“天津制造”的整车、风电设备、零部件……形形色色的制造业产品在天津港汇聚、分拨,助力着本土制造业快速发展,也成为活跃京津冀乃至内陆腹地的经济脉动。

在天津社会学会会长张宝义看来,“港口的蓬勃兴盛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和竞争力,对于我市坚持‘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夯牢制造业根基,有着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

智慧赋能 打造世界一流大港

记者见到李强这位天津港集团首席专家时,他正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操作中心,对刚投用的智能操作系统进行运行测试。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在这听取了关于天津港各项工作的情况汇报。那时,实现的是码头作业中部分独立环节的远程操控。现在,我们实现了一个泊位的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达到了全球领先。”说着李强指向窗外,在新投入生产的码头自动化泊位,一辆辆无人集卡来往穿梭,自动化岸桥和场桥正精准吊装,现场没有一名工作人员的身影。

从实现25台无人集卡规模化应用,到全球首次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实现全流程实船作业,再到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投入运营……3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天津港在智慧港口建设上开足马力。

2019年任职于天津港集团科信设施部的李强,与同事们编制了《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随后,他兼任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信息系统建设负责人,2020年9月又来到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太平洋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在智慧港口建设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李强说。

效率领先 3年6次打破全球纪录

“现场各队站的人员,马上开始大件作业,各相关人员请到位,重点做好组织,确保接卸安全……” 近日,当记者来到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调度指挥中心时,码头操作管理部副经理孙岩正手持对讲机,聚精会神盯着四组显示器中实时传回的码头现场情况,简洁且精准地发出作业指令。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时,还是码头操作管理部值班经理的孙岩和同事们当天都工作在码头现场。如今,孙岩已成长为操作管理部副经理,是码头上有名的“效率先锋”。“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大家备受鼓舞,我们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这3年全力以赴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孙岩说。

3年来,孙岩和同事们在变革中研发摸索出一系列抢动态、提效率的好招法。“一方面,精心制定最优作业计划,科学匹配泊位、场地、资源。”孙岩说,“另一方面,智慧赋能。比如,我们团队自主研发了‘智能岸桥作业计划应用程序’,可将船图数据一键导入生成作业顺序,15至20分钟一份最优作业计划就完成了。”

在孙岩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3年来先后6次打破全球港口在泊船时效率纪录,保持2M联盟北欧一线、中远海欧线作业效率全球领先。

绿色发展 让港口成色更亮

一上班,天津港集团安全环保部环保管理副经理王熙便登录天津港机械环保运行监管平台,查看港口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状况。“这是我们去年申请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新项目,给每台叉车、装载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都安装了能降低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后处理装置。你看,数值明显比处理前降低了。”指着屏幕,王熙专业而干练地讲解起来。

在王熙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殷切嘱托,不仅为天津港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她点燃了职业发展的明灯。

从那时起,还是天津港集团环卫中心基层员工的王熙就与绿色港口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港口降耗、节能减排到运输结构调整再到与同事们协调多部门制定绿色港口行动方案,伴随着绿色港口建设的不断深入,王熙迅速成长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天津港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绿色是港口发展的底色。为了让这抹绿成色更亮,王熙和无数港口建设者夜以继日,不断刷新着港口绿色发展的历史。《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港口指标体系》等顶层设计逐一出台;风力及光伏发电、电动集卡、岸电设施等一系列清洁能源技术陆续应用,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顺利投入运营……随着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运输结构不断调整,港口生产模式日趋绿色,去年天津港集团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达到65%,保持全国港口领先。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