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世界智能大会 迈向大智能时代 2017.06.29-06.30 中国 天津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巨头所说的Cloud 2.0到底是什么?智能驱动的云计算时代四大新特征再掀新浪潮
科技巨头所说的Cloud 2.0到底是什么?智能驱动的云计算时代四大新特征再掀新浪潮
2017-09-22 

来源:搜狐网、天和君等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   【导读】   ------

Cloud 2.0时代是以数据为驱动,以机器智能为驱动的时代。

技术总会不断发展,云技术也不例外。在过去的时间里,企业和个人都已或多或少,在潜移默化、被逼转型或是积极拥抱中,逐渐习惯了曾经神秘而高大上的云计算技术。而此刻,也到了云技术自身发展的节点阶段——从单纯的IT基础设施云化和数据简单上云的Cloud 1.0进化到由数据和机器智能驱动的Cloud 2.0时代,它在安全性和数据分析上都有所改进。

回顾云计算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做粗略的划分:

  • 2005、2006年为云计算预热期

  • 2007年到2013年之间为Cloud 1.0阶段

  • 2014年到2016年之间为Cloud 2.0预热期

  • 2017年可称之为Cloud 2.0元年

云计算部分发展历程(1959~2010)

年份 事件
1959 ChristopherStrachey  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 JohnMcCarthy  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 J.C.R.Licklider  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 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Union  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 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Gage 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 网格计算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 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 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  的虚拟技术。
1999 MarcAndreessen  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 平台。
salesforce.com  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 SaaS 兴起。
2004 Web2.0  会议举行,Web2.0 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Google 发布MapReduce 论文。Hadoop 就是Google  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duce 和Hbase  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File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 是GoogleMapReduce 的开源实现;HBase  是GoogleBigTable 的开源实现。
DougCutting 和MikeCafarella 实现了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Map-Reduce,Hadoop 并成为了非常优秀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
2005 Amazon  宣布AmazonWebServices 云计算平台。
2006 Amazon 相继推出在线存储服务S3 和弹性计算云EC2  等云服务。
Sun 推出基于云计算理论的”BlackBox“计划。
2007 Google 与IBM  在大学开设云计算课程。
戴尔成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门,先后为全球5  大云计算平台中的三个(包括WindowsAzure、Facebook 和Ask.com)提供云基础架构。
亚马逊公司推出了简单队列服务(SimpleQueueService,SQS),这项服务使托管主机可以存储计算机之间发送的消息。
IBM 首次发布云计算商业解决方案,推出”蓝云“(BlueCloud)计划。
2008 Salesforce.com  推出了随需应变平台DevForce,Force.com 平台是世界上第一个平台即服务的应用。
EMC 中国研发集团云架构和服务部正式成立,该部门结合云基础架构部、Mozy 和Pi 两家公司共同形成EMC 云战略体系。
IBM 宣布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第一个云计算中心。
GoogleAppEngine 发布。
Gartner 发布报告,认为云计算代表了计算的方向。
Sun 在2008JavaOne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Hydrazine“计划。
EMC 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启动”道里“可信基础架构联合研究项目。
IBM 宣布成立IBM 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
HP、Intel 和Yahoo 联合创建云计算试验台OpenCirrus。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戴尔在申请文件中称,云计算是”在数据中心和巨型规模的计算环境中,为他人提供计算机硬件定制制造“。
Google 公司推出GoogleChrome 浏览器,将浏览器彻底融入云计算时代。
甲骨文和亚马逊AWS  合作,用户可在云中部署甲骨文软件、在云中备份甲骨文数据库。
思杰公布云计算战略,并发布新的思杰云中心(CitrixCloudCenter,C3)产品系列。
微软发布其公共云计算平台——WindowsAzurePlatform,由此拉开了微软的云计算大幕。
Gartner 披露十大数据中心突破性技术,虚拟化和云计算上榜。
亚马逊、Google  和Flexiscale 的云服务相继发生宕机故障,引发业界对云计算安全的讨论。
2009 思科先后发布统一计算系统(UCS)、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与EMC、Vmware建立虚拟计算环境联盟。
阿里软件在江苏南京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VMware 推出业界首款云操作系统VMwarevSphere4。
Google 宣布将推出ChromeOS 操作系统。
中国首个企业云计算平台诞生(中化企业云计算平台)。
VMware 启动vCloud 计划构建全新云服务。
中国移动云计算平台”大云“计划启动。
2010 HP 和微软联合提供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IBM  与松下达成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云计算交易。
Microsoft  正式发布MicrosoftAzure 云平台服务。
英特尔在IDF  上提出互联计算,图谋用X86 架构统一嵌入式、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
微软宣布其90%员工将从事云计算及相关工作。
戴尔推出源于DCS  部门设计的PowerEdgeC 系列云计算服务器及相关服务。

云计算技术发展历史也算悠久,但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略微晚了一些。尽管如此,却丝毫没有影响云计算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IDC 预计,2020 年之前企业对IaaS 的需求依然强烈,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36.6%,PaaS平台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38%,SaaS 为 28%,整个公有云市场以每年 32.2% 的速度增长。而去年全球云计算的市场已经超过2000亿美金的规模,中国云市场的规模达到了112亿美金。

归根揭底在中国做云计算的不外乎以下三类公司:

第一是大公司系,包括 BAT、360 云、京东云等等,目前除了 BAT,这些公司大多以服务母公司为主 

第二是 Ucloud 之类的创业公司,未来面对 BAT 的夹击,最好的选择只能是做好自己的细分,等待被收购 

第三类是 AWS、Azure之类的外来户,技术上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很难有真正的发展空间

回顾BAT布局云计算战略,时间不算久,但竞争很激烈。就在2010的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三巨头交锋云计算:李彦宏不相信,马化腾觉得太早,而马云则充满信心。而三位领袖的意见也正反映了各自企业在云计算中的地位。但如今,三者更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在云计算发展的道路中你追我赶。

中国各企业纷纷宣布进入Cloud 2.0时代,掀起了又一波云计算热潮:

4月8日,2017新华三领航者峰会上,新华三推出了全面支持云生应用的H3Cloud 2.0,还将加大投入,重点瞄准行业云和城市云,与合作伙伴联合提升产品能力、生态能力和运营能力,提供全栈式服务、全产业链云生态。

9月5日,2017华为全联接大会上,为了配合云战略实施,华为已成立华为云事业部门,成为继运营商业务BG、企业业务BG、消费者业务BG后的第四大部门。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在Cloud 2.0时代,无论是客户还是客户需求都有别于其原有需求。企业在部署云服务时将考虑数据主权和数据安全问题、已有应用如何向云平滑迁移、以及大中型企业所需要的完整的云服务解决方案等问题。我们希望在Cloud 2.0时代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

9月15日,2017年度百度云智峰会上,百度云认为云计算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ABC(AI、Big Data、CloudComputing)融合成为行业主流。百度总裁张亚勤在开场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算法、万物互联、超强计算推动云计算发生质变,进入以ABC融合为标志的Cloud2.0时代。ABC是百度云的核心竞争力,百度AI战略将通过百度云ABC落地各行各业。

近日,在一次采访中,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云还在1.0时代,即云IT时代,大家把更多的技术、服务的需求,原来单纯的数据中心往云上迁,同时通过大公司,特别像阿里云、AWS、微软这样的大平台,持续去释放它的技术能力,去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快速获取这些技术能力。而真正的Cloud 2.0时代,才刚刚开始,甚至还没到完全起来,2.0时代是以数据为驱动,以机器智能为驱动的时代。

一连串的科技巨头不断提到的Cloud 2.0,它到底是什么呢?

智能驱动的Cloud 2.0

Cloud 1.0提供了一个梦幻般的基础设施和一个非常稳定的构建基础。云技术对许多现代企业无疑是非常有利的。而此刻已经到了技术向前推进的时候了。

Cloud 2.0将为企业提供分析他们正在收集的数据的新方法,从而提供了更多行业至关重要的预测和行为分析。Cloud 2.0还为企业提供更加无缝和稳定的平台。通过启用Cloud 2.0,云服务提供商将在行业竞争中更具战斗力和先发优势。而传统企业将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更加有力和一体化的帮助。

创建稳定的模块化基础设施

企业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了微服务架构的不断增长上,而不仅仅是单模块的应用。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开发人员试图以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来转换传统应用。这意味着应用程序设计在一个单一的包中,而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它们受到故障的影响。如果应用的一部分失败,整个应用将失败。Cloud 2.0将会增加微服务平台,如互动智能等,可在组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继续服务和“自我治愈”。

离线桥接和一致的数据管理

当今云技术的大部分主要问题之一是除了通过互联网外,它还是无法进行访问。互联网基础架构并不完美,大多数企业无法控制所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的可靠性或功能稳定。而具备智能互动以及边缘计算特性的Cloud 2.0服务可以在互联网连接不可用的情况下,通过提供必要的服务来帮助企业。

利用机器学习

如今的企业正在收集大量的数据,而并没有实际分析这些数据。这不仅耗费资产,而且浪费时间。Cloud 1.0是在找到可以收集数据的机制,而Cloud 2.0则需要使用这些数据。机器学习使得通过实践分析数据,查找模式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容易。通过利用机器学习,公司将发现他们的数据更有用和更有价值。

Cloud2.0时代的几大新特征(此部分援引自“天和君”观点)

Cloud2.0时代的新特征一:复杂应用和复杂系统在公有云环境下的落地成为可能

复杂应用和复杂系统在公有云环境下的落地成为可能,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的考量指标,一是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二是有代表性企业的核心应用。对银行客户,就要有core banking,对电信客户,就要有BOSS或者经分,对于企业客户,就要有ERP,这些系统落地公有云,这在Cloud1.0时代是不敢想,也不该想的课题。

落地公有云,有几个考量因素:迁移难度(技术负债),入云后的性能保障,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业务扩展支撑等,这些考量因素或者说企业级客户比较关心的方面正在被逐一攻破,技术难题被逐一攻破后就只剩下一个政策或者策略问题:红色的资产是否可以放到蓝色的篮子?大概率是不行,那红色的篮子呢?

Cloud2.0时代的新特征二:互联网巨头向B端迈进

过去我们认为B端客户,像银行、大型企业、政府、医院等应该是IBM、Oracle等传统IT厂商们的菜,再不济也应该是国内的联想、东软、曙光、金蝶、用友们才能玩得转的。互联网公司去做B端客户,他们懂行业,懂客户业务吗?这是大家普遍的疑问。

但是我们忘了一点,互联网企业尤其是BATJ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他们不懂行业客户只是暂时不懂,我们别忽略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两项最核心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和演进的能力;另一个是他们其实很懂行业客户的客户,从C端做起的公司的一大优势就是懂终端用户,他们对于个体用户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揣摩其实远远高于传统IT企业。

在这两点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再加上政策红利或者说政府关系红利的比较优势(相比于外资企业),互联网巨头向B端迈进的道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相反可以说有点顺利。不懂行业,可以学习;没有领域专家,可以挖,这些都是执行层面可以操作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最高领导们的战略意图的坚决和清晰,上层架构清楚了则无往而不利。

马化腾喊出“互联网+”显然不是或者不仅仅是成就其他公司,他希望的是腾讯能够在这场“互联网+”的浪潮背后分一杯大羹,最好变成“腾讯+”,“微信+”,“小程序+”;马云提出“五新”,背后其实反映了对行业的深刻见解,不要忘了阿里有个阿里研究院,行业专家其实不少;最近,刘强东预言共产主义将要到来的言论被不少人嗤之以鼻,其实,仔细想想,把政府、企业客户服务好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和新的业务模式让这些B端客户工作方式发生裂变,最大化的解放生产力,这应该就是他所谓的共产主义吧,所以,从这个维度来理解刘强东的话倒真不是哗众取宠。

Cloud2.0时代的新特征三:复杂的中间件软件在云端的进化

关系型数据库,消息队列,应用服务器等等都是古董级的中间件产品,虽然历史久远,但是却在各行各业的客户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关键支撑作用。最近几年,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却纷纷把这些“古董”门刨了出来,要自主研发,这是一种倒退吗?非也,这恰恰是极有战略眼光的一件事。传统IT厂商的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DB2、Informix、Sybase这些从一开始就不是按照云计算的运作模式和特点来设计和构架的。如何动态的资源相应,如何横向扩展(scale out),如何弹性的收放资源这些都是过去的传统IT厂商在设计开发产品的时候不曾想到的。

当然不曾想到,Oracle、DB2们的诞生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云计算才多少年?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以极大的人工投入将移动客户的经分系统搬到公有云的环境里,但是这哪里是云计算呢?在云计算里,虚拟化不算一个必备特点,但自动化却一定是,大量的人工投入才能跑起来的系统本身就不太像云,而且其运维仍然是过去怎么运维,入云后便怎么运维,这和把经分系统挪到另一个IDC机房有啥区别,再说得形象点,飞机就应该翱翔在天空,如果把飞机当汽车开还抱怨没有倒挡那就真是不知云为何物了。

所以,传统的中间件软件得改,得进化,得进化的符合云计算的特征为止才可能迎来重量级的企业客户。

CAP理论里面的三要素,要按照云的特点做一些取舍和平衡,计算和存储做到分离等等都是进化的动作,阿里巴巴很明智的自主研发了OceanBase,PolarDB等关系型数据库,这真的是大手笔,小互联网公司认为MySQL或者MongoDB就够了,这是典型的C端思维,根本不足以影响行业。

复杂的中间件软件在云端的进化,其杀伤力是巨大的,对于传统IT中间件的市场将会是个不小的挑战,云端中间件市场将迎来一个拐点,过了这个拐点,传统中间件将永远落后于云端中间件,而且也将永远也追不上,就像火车诞生之初,马车快于火车,但是当技术进步之后,火车打败了马车,而且是永远的打败,绝不翻盘。反过来说,传统IT厂商会坐以待毙吗,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期待IBM,Oracle们给出答案。

 

Cloud2.0时代的新特征四: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世界观的碰撞交融

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世界观的碰撞交融,背后体现的是时代话语权的争夺。在Cloud1.0的预热阶段,姑且叫做Cloud0.1阶段吧,以IBM为代表的传统厂商其实是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的。但是,IBM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就是善于发明创造,然后忘掉它。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到“智慧的地球”到云计算,IBM可以说是引领行业之先,不管是技术储备还是行业洞察都占尽先机,IBM的高层领导们站得之高,看得之远即使现在回味一下,也只有感叹的份儿。

但是,最狗血的是,当彭明盛们,罗瑞兰们高呼:“同志们,冲啊!”的时候,下面的好多人还沉浸在冷兵器时代,在那个时代,卖铁最轻松,最赚钱。

同样是以人为本,过去(包括现在)服务C端的公司关注的是衣食住行玩,于是才有了淘宝、美团、滴滴、摩拜、王者荣耀等,服务B端的公司即使表现出对个体的关注,侧重点却在生老病死上,因为只有这些方面才涉及到医院、社保、公安、财税等,这些相关单位才是他们真正的客户。

在Cloud1.0阶段,戏剧主要的矛盾集中在对抗上,一批发展壮大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向传统IT公司发起了挑战,时代的话语权是我的!我不仅要争夺话语权,我还要蚕食你的市场,抢你的客户!亚马逊们在美国抢IBM的客户,阿里巴巴们在中国抢IBM的客户。

然而,哪里有永恒的对抗? Cloud2.0时代,两种不同的商业世界观会走向融合吗?

首先,持续的碰撞是不会停的,但是这中间有一个拐点,不管我们怎么样强调B端客户与C端客户的不同,但是终归他们都是客户,都是需要被服务的对象。而这个拐点的关键词就是“服务”,不管BAT们如何领悟行业,如何cook出接地气的解决方案,如何开发出各种云端应用,“服务”是流淌在基因里面的东西。同样是请管家,英式管家是不是业界公认最好的?至于是直接请英国管家,还是BAT们自己培训英式管家(难度相当于改变基因),或者是与IOE们开展某种层面的合作,不管是哪一种方式,一定程度的融合是可以预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