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世界智能大会 迈向大智能时代 2017.06.29-06.30 中国 天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工智能助力浦东科技创新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研讨会暨2017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年度会议在沪召开
“人工智能助力浦东科技创新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研讨会暨2017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年度会议在沪召开

人民网上海9月22日电 9月19日“人工智能助力浦东科技创新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研讨会暨2017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年度会议在上海科技大学圆满召开。会上,来自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家和浦东各部委的专家领导针对人工智能和城市管理领域进行了充分的意见交流。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孙庆祥在致辞中指出,世界已经进入人工高智能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作为崛起中大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应成为未来世界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和智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浦东也理所当然要成为重要的承载区和示范区之一。科技创新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浦东面临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要求,浦东的智慧城市建设正是顺应这两大战略发展的要求,不仅要服务于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更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产用联动的发展态势。顺应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趋势,通过人工智能发展驱动科技革命和城市治理创新,以人工智能助力浦东科技创新和城市精细化管理。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爱平随后向与会者介绍了浦东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建成了适度超前的基础网络体系,构建起包括教育、卫生、医疗方面,高效惠民的智慧应用体系,营造了适合自贸区发展的创新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浦东将着重提升信息化发展能力,提升基础建设;构建开放的数据应用,提升智慧城市社会感知度;深化智慧化应用,构建亲民便民的信息体系,将智慧应用融入整个经济体系。”他表示,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浦东尤其注重将智慧城市建设与创新体系融合;以市民和工作人员感受度作为主要考量指标;关注一个城市与发展过程中其他领域的融合。

在专家委员会报告环节上,各位专家也纷纷发表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创新让城市更美好,AI让城市更智慧

人工智能既是让机器学习人,也是让人学习机器,人类学习一般由原理到应用,而机器学习则是由案例到规律,机器学习的方式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经验的累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世界的认识不断细化和深化,传统人类学习方式已无法胜任所有领域任务的处理,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深入经济、社会、国防等各个领域,加速问题的解决,提高处理的精确度。人工智能并没有那么复杂,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发展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社会,维护国家安全,构筑知识群、技术群、产业群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人工智能发展才刚刚开始,未来运用会很广泛。

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经过数十年发展,如今信息服务应用已颠覆传统行业。在互联网+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互联网欺诈已形成产业链,规模和影响巨大。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管控亟待加强。

以“欺诈”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交易安全威胁问题,是现有以身份认证为核心、以防御攻击为目标的信息安全技术所难以防范的。综合分析互联网交易风险,在复杂系统,大量数据,多变环境的场景下,如何整体认知,辨识和优化控制成为支付行业风控中的重要环节。

互联网线上金融的发展在给传统金融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形成扰乱。相较老牌金融强国美国,我国在金融立法和规范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对传统金融的变革为我们带来了突破的可能和路径。从人工智能到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如果我们在技术和市场以及政策上能够结合得好,结合这次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这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一次超越和新途径的突破。互联网金融发展给中国带来突破传统金融体系,建立全新金融秩序,引领世界发展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顶层设计,管控引导页相当重要。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上海信息化发展及城市发展愿景

智慧城市建设是突破上海城市发展的短板的途径。智慧城市应该面向服务者和监管对象,改变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让政府的任务从行政延伸至服务。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新特征、新支撑和新内涵。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上海率先提出了三个特征,泛在、融合和智敏。泛在体现了智慧应用的范围的普遍,融合体现了新技术,新业态间边界模糊,及时融合的趋势,智敏则体现了时代特征,从智能迈向智慧,敏捷比较好的反映了时代特征。

将来,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将着力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场景;通过市场化、公司化运营转变创新模式;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重点产业集群;营造人工智能多元创新环境,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融合生态,并且在空间上形成良好的布局。

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顾问胡小明:大数据的冷思考

大数据只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方向,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不能将所有应用都和大数据挂钩,对待具体的问题,我们需要全面的考虑其背景和应用,不要被概念和用词所限制。以往我们往往将大数据应用限制在决策层面,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和管理的优化往往起着更深刻的作用,政府不应忽视大数据在操作管理中的作用。

大数据主要来源于传感器、计算机,依赖精确而细微的数据获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获取范围。在宏观决策过程中,片面的依赖大数据可能会降低对整体的把握,忽视非量化因素对决策过程的影响。计算机操作依赖数据,而人的决策依赖信息,数据必须转化提炼为信息方可为人所使用。决策依赖人性,操作依赖理性,真正的数据应用应面向基层,面向应用,通过每个过程的数据积累,流程优化,形成连续性业务,逐渐将办事过程智能化,让死板的数据变得鲜活,实时处理,不断完善,提高处理效率和灵活性。小数据服务决定大数据中心的生存,数据资源的时效性非常重要,数据中心的加之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数据的量,提高小数据服务的应用水平,才能更好的发挥大数据中心的经济价值。

最后,在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孔华威的主持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协会原副会长杜链、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克欣,上海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主任孙松涛,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丁岳伟参加了圆桌论坛,专家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所长孔华威认为:机器有机器的模式,按照机器的逻辑处理问题准确度更高,也可能会打开更多的应用领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杜链表示:当下的时代不同于过往一切历史时期,我们已经从物质时代跨入信息时代,不同于机械系统,生命系统是能够处理信息资源的系统,如今的趋势是智能对信息资源的处理。智慧城市在不断扩大实践范围的过程中,丢失了灵魂,浦东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找到智慧城市的魂。是以民为本的智慧城市还是GDP数据层面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涉及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需要通盘考虑,做出范例。

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克欣看来,在法治国家,决策过程需在法律范畴内进行,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对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同样需要进行法治化研究,确定其法定地位,统一和规范人工智能领域的用词和定位。上海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主任孙松涛提出了系列问题:人工智能可能是时代的口号或符号。在现代城市治理过程中,如何应对社会的变化?如何应对管理场景的改变?如何确定管理的限度?这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最后,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丁岳伟表示,从本身的定义来看,学术可以对算法和数据做研究,但是从内涵来看,可以渗透到各个领域,所以人工智能将来无处不在。